2010-05-30

植物的超感能力

新加坡理工學院的學生表示,他們已經對一棵植物進行了基因方面的改造,培育出了一種可以與主人進行交流的植物。當植物感覺「口渴」時,就會通過發光的方式將這一信息傳達給主人。



研究者的具體做法是將一種從水母體內提取的可令物體發出綠色熒光的基因轉移到該植物內。這樣植物在缺水「口渴」時會立即變得「閃閃發光」,然後通過光學感應裝置就可以觀測植物是否發光。

其實,在數十年前,科學家就已經發現有些植物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與人類溝通;甚至還有更神奇的超感能力,這裡最著名的要數巴克斯特的研究。

「我的植物是有感情的!」

在過去的60多年裡,巴克斯特一直在從事生物感應能力的觀測和實驗,他已經涉及到當代意識研究領域裡的一些真空地帶。

在1959年,巴克斯特在紐約設立了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測謊儀的專門培訓和實驗,並成立了當時的全美第一所教授使用測謊儀的學校。測謊儀原理是根據人皮膚中的電阻變化而繪出圖線,來表達人的情緒變化狀態。測謊儀的三分之一部分是膚電反應器,用圖線來反映人的情緒變化等。

1966年2月2日早晨7點左右,巴克斯特在他的紐約實驗室裡給牛舌蘭澆水的時候,發現了它有類似人的情緒反應,進而對植物原始感應進行了歷史性的實驗觀測。

他回憶說:「我在給植物澆水,是一盆牛舌蘭花。我想利用測謊設備測量它的電阻變化,還能測量出它的膚電感應。因為當水分到達葉尖時,夾在電極中間的葉子的導電性能會增強,我想我將看到畫出的曲線會呈現向上的趨勢(這是根據生理化學做出的判斷)。可是出乎意料,在澆水後,曲線的趨勢卻呈現著不斷向下,我把指標移到了上端,曲線連續向下滑。

我得到了一幅標準的呈現向下的膚電圖。如果是膚電反應,我們會解釋這段曲線代表著情緒波動,另一段曲線代表著情緒恢復。整個曲線形狀,顯示了牛舌蘭花和人相同的情緒反應,我當時真是吃了一驚。

隨後我又做了另外的試驗,得到了一個高質量的觀察。」他說,「當時我不知道怎樣能使那棵植物感到害怕,我不能和植物講話,沒辦法和植物講話。

我的頭腦裡突然閃出一念:我知道怎麼做,我要用火燒它的葉子。當時電極聯著一片葉子。當時我只是動了一念,我要燒掉那片葉子。這一念頭剛一出來,指標立即做出了劇烈的反應,一下子擺到了圖表的頂端,顯示了連續性的激烈波動,就彷彿用火柴真正在燒它的葉子,顯示出植物極度的恐懼。」

巴克斯特說:「在那一瞬間,我沒有碰那個植物,我離它大約15英尺,離儀器大約5英尺的距離,唯一的舉動就是我的大腦裡閃出一念:我要用火燒它的葉子,只是想像,因為我不吸煙,沒有火柴,只是一種意向。當這個想法一產生,儀器指標一下子滑劃到頂端,我相信,它當時知道了我在想甚麼。」

「我差點兒在早晨八點鐘跑到外面的大街上——紐約的時代廣場大喊——我的植物是有感情的!」。 「這次觀測對我,一個在科學領域裡涉足很久的人震動很大,對我後天教育是很大的挑戰。」

1973年,湯姆肯斯(Peter Tompkins)在他的「植物生命的奧秘」(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一書中詳細的介紹了許多巴克斯特的研究。研究發現植物還能當測謊專家。一般做測謊試驗要把儀器接在嫌疑人身上, 然後問他一些精心設計的問題。人總有明白的那一面即通常說的「良心」。所以,不管有多少理由和藉口,說慌或做壞事時,他自己心裡清楚那是謊言,那是壞事。因而身體上的電場會有變化,被儀器記錄下來。巴克斯特做的一個試驗並沒有把測謊儀接在人身上, 而是接在植物上。結果發現植物也能分辨人是否在說謊。他問一個人的出生年代,報了7年代, 其中有一個是正確的。但是讓這個人把7個都否定,結果那個正確年代被否定的時候,紀錄紙上出現一個高峰。

這些現象都設計到一個問題,就是生物的原始超感功能,遠遠早於任何後天形成的能力。有些人認為人類曾一度有過這種本能,可人類現在通過這種本能的現象反過來在研究它。不管是否有人承認它,植物是具有一種心理特徵的感應能力,是能與人類進行某種雙向性的生物交流的。  

這些試驗可以重複嗎?

這個問題可能許多接受過科學教育的人都會問。其實巴克斯特做了不止一種試驗,也不止用一種植物做研究,他得到了很多很好的結果。其他的科學家也在做。例如:從事化學研究的麥克佛格起初不相信巴克斯特的試驗,後來他自己就去做實驗,結果他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一個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因為他發現植物確實對很多信號都有意識性的反應。不過,也有不少科學家不能得到可重複的結果,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代科學實驗方法原則的局限性。

可重複性是現代科研一個重要標準,事實上這個標準並不絕對,而是因研究者本身和研究對象的不同而變化的。我們在做物理、化學實驗時,研究對象是一堆分子。我們完全無須考慮這些「分子哥兒」願不願意配合我們,直接拿過來做就是。換個人做,只要條件控制的好,結果應當可以重複。然而當我們研究的是生命的心理現象時,情況就不同了。比如:研究一個人,可不能直接拿過來就做──沒準被告上法庭。植物的研究也是一樣,或者我們先入為主的武斷否定植物有心理;或者我們就應當遵從自然規律去研究,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的配合就很重要。

人們可能覺得植物沒有神經系統,沒有大腦,怎麼會有心理活動呢?其實就連我們人類的思想是否來自大腦都是有爭議的。意識的產生至今仍然是現代科學的一個謎。限於本文篇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在以後的文章中再談吧!

當年的龍舌蘭仍然很幸福

今年已81歲的巴克斯特現住在美國加州SAN DIEGO(聖地牙哥)。那棵具有歷史意義的植物,現在在SAN DEIGO(聖地牙哥)的實驗室裡已長得觸及天棚那麼高。天花板已拿掉了幾塊。巴克斯特說:每次拿掉一片天花板,它都要長高一英尺左右,即使他們出遠門,不在辦公室裡,因為它的生長好像不受人的限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不介意的話 ,歡迎留言或發表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