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7

[最終文] 筆者決定徹底放棄使用電腦

筆者已下定決心,為了重新開發自己的大腦(認真),並解決因為電腦所造成的記憶力和集中力衰退,從今天開始徹底放棄使用電腦。

延伸閱讀 1:殺時間還是...... 殺腦細胞?
一到公司﹐趕快開了幾個視窗﹐一個看臉書新聞﹐一個看癮科技做報告﹐旁邊的即時通不忘和正妹剌勒老闆報告﹐忙碌的一天就這樣開始。等公車空閑的時候﹐你不是聽著 iPod﹐就是拿出 PSP 猛打。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有螢幕﹐小吃店裡當然有電視啦! 如果電視無聊﹐隨時拿出手機上網﹐回家自然繼續打開電腦﹐捕捉美女圖檔世界動向...... 直到頭昏眼花﹐睡覺上床。

曾幾何時﹐我們的時間就這樣被電子用品填滿﹐許多遊戲大廠紛紛推出小遊戲﹐就算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也可以玩。更別提那些一直來的簡訊﹐電子信箱﹐和臉書動向了... 就像每個大廠一直預告我們的﹐科技生活果然"無所不在"﹐我們再也不怕無聊﹐到處都有殺時間的電子產品陪伴。

吸收這樣大量的資訊﹐我們應該變得更聰明﹐更有想法? 現在腦神經科學家卻告訴我們﹐不斷保持"眼觀視窗﹐耳聽八方"的狀態﹐不但會讓我們的記憶力退化﹐學習力變差﹐還會減低我們的創造力。尤其是那些等待﹐走路﹐空閑的短時光﹐這些本來是大腦休息﹐自動復習新知的時間﹐一旦被填滿後﹐你疲倦的大腦不但沒時間學習﹐還會變得更難專心﹐更沒耐性。得同時做許多事情﹐或一直保持新刺激...... (轉台的時間比看節目的時間多?)

請問各個城市忙碌的地球人﹐你是否有以上症狀﹖平常那些等待的"小時間"﹐你又是怎麼打發?

延伸閱讀 2:過分依賴電腦 - 人腦記憶力減退
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由於過分依賴電腦,越來越多處於二三十歲的電腦一族患上了嚴重的記憶力喪失症。

醫生們指責說,年輕人患上記憶力喪失的罪魁禍首就是功能越來越強大的電腦。科學研究表明,這個伴隨人們日常生活的東西會讓大腦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退化,這樣大腦就由於容量縮小而不能與常人一樣接納信息。很多患者就是因為大腦分辨不出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而痛苦萬分。研究人員對150名20-30歲之間的電腦迷進行調查後發現,這些人中的10%在記憶力上出現了嚴重障礙

日本北海道大學神經生物學家澤口俊行指出:現在的年輕人正變得"越來越笨"。他們失去了記憶新事務、分出舊的約會以及區分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的能力。這是大腦功能衰退的典型症狀。

英國的有關專家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帕姆.布裡格斯教授在一次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如果一個人每天沉迷於電腦,並且把電腦作為記憶的外界輔助設備,而不肯自己動腦記住一些事情,那麼他的記憶力就會一天天消退。

存在記憶力衰退的患者也抱怨說,他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失去了記住某人姓名、曾經寫過的字和某個約會的能力。為此,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丟了工作。一名在澤口俊行處接受治療的28歲售貨員最近不得不辭掉工作,因為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健忘,他會忘記自己出門前想買的東西,要去的地方,想去看的人,約會的時間。另一名28歲的銷售助理則十分痛苦地說,她忽然發現怎麼也記不起自己曾經寫過的字,為此她失去了工作。

一些擁有私人診所的醫生也表示,在臨床上嚴重的記憶力障礙已經屢見不鮮,而且患者數量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在過去的兩年裡,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受損。他十分形象地指出,其實人的大腦就像電腦,年齡的增長也許會讓大腦的"硬件"部分出現老化,但最可怕的還是大腦中的"內存"被佔滿,而這與年齡沒有必然聯系,倒是和不能充分利用大腦等個人習慣有密切關系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電腦是導致人們記憶力減退的罪魁禍首。美國亞特蘭大心理學研究所負責衛.坎特博士研究人腦記憶力衰退課題已有20多年了,他認為,人腦達到了儲存信息的極限後仍超負荷地吸吶信息。而人們在第一次接觸某件事時總是不能集中精力也是人們愛忘事的主要原因。

日本北海道大學醫學分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對於這一現象還要進行長期的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但我們相信,多提醒年輕人不要過分依賴電腦,多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肯定沒有壞處。

延伸閱讀 3:互聯網毀了我們大腦
互聯網給工作生活帶來便捷。但美國作家尼古拉斯·卡爾在新書《陰影:互聯網對人類大腦做了什麼》中認為,互聯網已經改變人類思維方式,降低大腦集中精力的能力,減少深度思考的頻率。

精神難集中
卡爾坦言自己寫書時,不得不切斷互聯網,關閉各類社交網站,限制上網查閲郵箱的次數,否則無法專注。

路透社3日一篇專訪援引卡爾的話報道:“我發現,自己在集中精力思考方面變得無能。”當保持上網狀態時,自己注意力分散,無法專心寫書。互聯網損害了我們深度思考的能力。

他說,「所以我停掉了Facebook與Twitter帳戶,減少使用電郵頻率,每天只查幾次郵箱,而不是幾十秒就查一次郵件。我發現,當我作了這些調整後,情況果然不同了。」

卡爾發現,功能強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讓人們變得不再習慣於思考,有些原本可以通過集中精神努力回憶或者思考出來的事情,如今竟機械化地演變為“在搜索欄裡鍵入字母,點擊搜索”

深度思考少
在互聯網時代,許多人每天攝入信息的方式是:打開網頁,在一大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和連結中尋找所需內容;同時,不斷刷新電子郵箱、交友網站、博客網站等。

卡爾認為,這樣的信息攝取方式讓人類大腦在略讀、瀏覽、掃描信息方面變得更加精通。但與此同時,人類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我們習慣於瀏覽,習慣於泛讀,習慣於搜尋所需信息”,大腦功能變得機械化,而不再是從前那種按層次不斷深入思考的模式。

適時需“斷網”
如今有人願意在網上閲讀那些長篇文章嗎?卡爾認為,長篇文章和書籍有助於人類集中精神專注於同一內容的事物,讓人慣於思考,讓人冥想和反省兼備。

傳統學者面對有用信息時,通常的反應是解讀和消化信息;而現代人面對信息時是檢索和尋找信息,相比之下,卡爾認為,現代人更像信息的“圖書管理員”。因為互聯網信息的繁雜和日常搜索信息的頻繁,讓人們更難記住每天所攝入信息。

卡爾認為,人們有必要給自己一段“斷網時光”,重拾思考能力,不至於讓大腦變得功能性殘廢。

雖然一開始減少上網時有點不知所措,但過了幾週後,發現自己可以長時間保持專注,終於可以好好工作了。

今年51歲的尼古拉斯灣卡爾是一位美國作家,發表和出版了許多技術,商業和文化領域的文章和書籍。他曾就讀於達特茅斯學院和哈佛大學。

面對海量文本、圖片、視頻、音樂以及網頁鏈接,加上不時受即時訊息、電子郵件、Facebook更新、Twitter信息、博客以及RSS干擾,我們的大腦逐漸習慣了跳讀、瀏覽與掃瞄信息。現在多數人不常常閱讀書籍、長篇論文或文章了,而這些習慣本來是有助於我們集中注意力、反省與思考的。



結語
我希望各位可以理解筆者的想法,可以的話,請支持筆者的行動。當然,有工作需要也沒辦法。

2010-07-19

英國首席UFO專家:外星人在研究我們

英國政府持續公佈不明飛行物(俗稱UFO)檔案,對媒體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那麼英國政府公佈UFO檔案的意義何在?外星人為什麼要造訪地球?對於UFO的研究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等等,希望之聲特約記者就此類問題採訪了英國首席太空專家尼克.珀普(Nick Pope) 先生。

珀普先生曾經在英國國防部工作了20年,並擔任過英國國防部不明飛行物項目負責人,他在負責UFO研究和調查期間,每年接觸200-300份有關UFO的報告,碰到了許多非常有趣的案例。

他介紹說:「在英國政府檔案中,最有趣的不明飛行物是倫德爾沙姆森林(Rendlesham)事件,那是在1980年12月,一個飛碟降落在森林裡,兩名美國的空軍人員親眼目睹。一些人接近這個東西去觸摸,並描述了它側面奇特的符號,就像埃及的象形文字。人們在它降落的地方使用了蓋革計數器,英國國防部的情報人員評估,它的輻射水平顯著高於背景值。」 「另一個英國政府的X檔案中有趣的例子,是1993年的科斯福德(Cosford)事件,我親自負責這個調查,當時飛碟在全國範圍內出現超過6個小時,特別是兩個軍事基地直接出現了不明飛行物。氣象官員向我描述,一個三角形狀的物體開始走的非常慢,然後以比軍用飛機快無數倍的速度向地平線飛去。這是一個有8年經驗的軍事空軍軍官親口告訴我的。這個案件使最「懷疑派」的政府官員都嚴肅對待。」

2010-07-14

科學研究表明: 先有雞 後有蛋

據《每日快報》7月14日報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沃裏克大學聯合研究小組近日宣稱,在蛋殼中發現一種重要蛋白質元素OC-17,而這種蛋白質元素只能在受孕母雞卵巢中產生。這項研究結果成功解決了數千年來困擾人類的謎題:在地球上,雞的出現早於蛋。不過,對於第一隻擁有OC-17的母雞是如何在地球上演變而來,科學家仍未給出詳細答案。

該研究小組科學家同時希望,這項研究突破可以幫助工程材料行業研發出新型實用材料。

儘管許多動物骨骼或鳥類蛋殼中含有鈣水晶,但和其他物種相比,母雞體內產生鈣水晶的速度最快。一隻母雞可在24小時內產生6克的鈣水晶。一旦蛋殼完全形成,母雞就會把雞蛋排出體外。在產蛋高峰期,母雞平均產蛋周期為24至36小時。為了使得母雞繼續產蛋,人們必須每天將新鮮雞蛋移出雞窩,否則母雞將會停止產蛋,轉而進行小雞孵化過程。

說起蛋,怎麼可以忘了這個?


2010-07-07

打坐改變腦結構增智慧 比睡眠更能使人精力充沛

國科學家的一些最新研究發現,冥想、打坐不但可以放鬆你的精神和安穩你的心靈,還可改變你大腦的結構並增進你的智慧。

一晚不睡 打坐40分鐘即充電

習練過冥想、打坐的人都說,煉功使他們精力充沛,有些人表示他們只需要短暫的睡眠即可。雖然許多研究顯示,打坐時腦部活動的腦波形式改變了,且神經元自發放電節率會協調一致,但打坐是否真的會起到像睡眠一樣使人恢復精力的作用?

據新科學家網站2月15日報導,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歐哈爾(Bruce O'Hara)與同事,通過「心理動作警覺作業(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肯定了以上的問題。這是一種公認的測試睡眠缺乏對人思考敏銳度的影響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盯著電腦螢幕,只要看到一個影像出現就馬上按鈕。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在200~300毫秒內反應,但是一個睡眠缺乏的人則會花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根本就沒意識到影像的出現。

歐哈爾等讓10個較為疲憊的受試者分別在經過40分鐘的睡覺、打坐、閱讀或者聊天後作以上的測試。令研究人員震驚的是,儘管所有的受試者都從來沒有習練過冥想、打坐,但經過40分鐘打坐,他們馬上就有卓越的表現;而40分鐘的小睡後,受試者則需至少1小時候才能從朦朧中清醒過來,作出較好的表現;閱讀或者聊天對恢復精力沒任何幫助。

歐哈爾說,在冥想、打坐40分鐘後,受試者每個部份的測驗表現都得到了改善。在受試者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的情況下,冥想、打坐帶來的效果尤其驚人。科學家們目前還不知道,為何冥想、打坐會使人精力充沛,他們正在研究每天花幾個小時冥想、打坐的人,希望找到答案。

打坐充實腦皮層結構?

冥想、打坐對大腦的結構到底有何影響?這仍然是個受爭議話題。麻省總醫院的拉若(Sara Lazar)醫師及其同事,比較了有1~30年冥想、打坐經驗和沒有打過坐的各15位志願者的大腦核磁共振圖(MRI)。

他們發現,冥想、打坐真的增加了前額葉腦皮層(prefrontal cortex)和右前腦島(right anterior insula)等腦皮層區域的厚度,而這些區域是控制人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以前的研究曾顯示,一些著名的音樂家、運動員和語言學家的這些腦皮層區域都有增厚。

拉若認為,此項發現進一步證明:「練瑜伽的人並非只坐在那裏,什麼事都不做。」拉若與歐哈爾都在11月美國首府華盛頓的神經科學會年度會議上,分別報告了自己的研究。